公开听证以及公开听证会座位安排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6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众乐多普法拥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为迷茫的你指引方向,接下来介绍公开听证公开听证会座位安排,让你不再为生活和工作中阅读和查找资料而烦恼。
本文目录一览:
- 1、行政许可听证公开举行吗?
- 2、听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3、听证条件
- 4、听证会公开举行的条件
- 5、公开听证实施细则
- 6、处罚多少可以要求公开听证
行政许可听证公开举行吗?
行政许可听证一律应当公开举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四十八条
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听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般认为,听证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
1、告知和通知。告知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将决定的事实和法律理由依法定形式告知给利害关系人。通知是行政机关将有关听证的事项在法定期限内通告利害关系人,以使利害关系人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参加听证。告知和通知在行政程序中发挥着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沟通作用,是听证中不可缺少的程序,对行政相对人的听证权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2、公开听证。听证必须公开,让社会民众有机会了解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作出的过程,从而实现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但听证如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听证可以不公开进行。
3、委托代理。行政相对人并不一定都能自如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允许其获得必要的法律帮助。在听证中,行政相对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抗辩论。对抗辩论是由行政机关提出决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行政相对人对此提出质疑和反诘,从而使案件事实更趋真实可靠,行政决定更趋于公正、合理。
5、制作笔录。听证过程必须以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行政机关必须以笔录作为作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
听证条件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举行听证的条件如下:(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该怎样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听证申请人必须是公安机关拟对其作出下列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1、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的;对违反边防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个人处以6000元以上罚款的2、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的3、责令停产停业的4、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
综上所述,听证条件的相关法律政策已经比较完善,条目也很清晰,要严格遵循法律要求进行听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行政机关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一)较大数额罚款;
(二)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
(三)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听证会公开举行的条件
法律分析:(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公开听证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财政部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财政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部门行政处罚听证,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和便民的原则,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权利。
第三条听证由拟作出财政行政处罚的财政部门组织,具体工作由其法制工作机构或者财政部门负责人指定的机构负责实施。
第四条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记录员。
听证主持人由财政部门负责人指定本部门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
听证员由听证主持人所在机构负责人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
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等具体工作。
财政部各地监管局(以下简称监管局)作出的财政行政处罚,其听证主持人由该监管局负责人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
第五条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第三人及其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有关人员。
第六条财政部门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财政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处罚的程度???????????????
(一)吊销行政许可证件;
(二)暂停会计师事务所执业;
(三)责令资产评估机构停业;
(四)禁止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禁止采购代理机构代理政府采购业务;
(五)责令会计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六)暂停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
(七)责令资产评估专业人员停止从业;
(八)较大数额罚款;
(九)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综上所述
公开听证实施细则内容非常详细,相关政策非常完善,条目清晰,要严格按照政策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行政处罚应当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执法人员应当文明执法,尊重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处罚多少可以要求公开听证
处罚达到五千元即构成听证条件。公司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意见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以口头形式提出的,案件调查人员应当记录在案,并由当事人签字。行政处罚中设置听证程序,其目的在于保证行政处罚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对某类违法行为罚款没有最高限额规定的,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一千元以上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五千元以上罚款为较大数额罚款。对经营活动中公民的违法行为处三千元以上罚款、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一万元以上罚款为较大数额罚款。对某类违法行为罚款有最高限额规定,含具体罚款金额和违法所得百分比、倍数规定的,罚款数额超过最高限额百分之五十的为较大数额罚款,但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数额不足一千元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罚款数额不足三千元的,不视为较大数额罚款。行政机关需要拟定高于或者低于上述规定的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应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三十日后方可实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行政处罚应当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执法人员应当文明执法,尊重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处罚没有依据或者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处罚无效。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行政处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