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2024年新规定以及劳动合同法2024年新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读懂法律的小黑2024-05-30 14:04:52504阅读3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1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众乐多普法小编有幸给你分享劳动合同法2023年新规定劳动合同法2023年新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快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23年4月1日劳动法新规定

劳动法新规定,新劳动法加大了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依据法律,员工可以一次性领取年金,对于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加大惩罚力度,对于迟到早退,应当按照实际缺席时间扣除,明确规定了带薪年假,员工离职,如果是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给予相应的补偿。

2020劳动法新规定的具体内容有什么?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2020年新修订的法律条款将更加侧重于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具体情形。

1、劳动者可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

2018年2月1日后,我国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即劳动者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后可以选择按月、分期或一次性领取的方式领取企业年金。

注: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作为劳动者的遗产来继承。

2、增加对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处罚规定。

在我国,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项规定已被列为用人单位的强制性义务。2020年劳动法增加了对不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惩罚规定。

拓展资料: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主动离职的,是不可以主张经济赔偿金的,但是如果是非自身原因导致的离职,那么劳动者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有些非正规用人单位为了辞退劳动者就使用威胁、欺诈劳动者等手段使得劳动者主动提起离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依然可以主张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最新劳动法2023新规定?

一、总那么

1、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的等组织不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民胁非企业单位,还

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其他依法登记注册成立的单位。

2、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分公司,经用人单位授权或同意,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当分公

司不能履行对劳动者的义务时,用人单位承当责任。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招用除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以外的劳动者,即与其建立 了劳动关系,应当依法订立

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法所指的劳动者,应当年满16周岁, 且尚未享受根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

5、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直

接雇佣的保姆以及已享受根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等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6、用人单位招用与外单位保持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不用人单位招用自主择业转业退伍军人,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8、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应当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9、用人单位招用港、澳、台地区的人员,应当办理港、澳、台人员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10、外国企业驻华办事机构、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招用劳动者,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11、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

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经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后,用人单位决

定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实施。

12、总公司以下发文件的形式要求子公司执行总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子公司在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的

程序后,该规章制度才能作为子公司用工管理的依据。

13、用人单位经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或决定的重大事项,自动适用于新招用的员工,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公

示或告知义务。在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假设新招用的员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

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劳动法2023年新规定自动离职

1、劳动合同期满,员工主动提出不再续签,双方互相不必做任何补偿。一般公司会提前30天征询本人是否续签的意见,员工应当照实答复是否续签。

2、员工主动辞职,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提出,双方协商补偿方案,实现离职。劳动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只要员工按法定程序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没有任何理由滞留员工,除非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或者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才可以拒绝办理离职手续。有的岗位因涉及机密等,需要提前通知,但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时间。但是员工必须履行提前30天书面辞职及交接工作等法定程序,否则要赔偿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3、满足法定条件的无条件辞职。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023劳动法新规定工资是多少

《劳动法》新规定工资是多少钱在法律中是没有一个固定的金额,一般是会根据不同的单位,还有不同的工种来进行确定,这需要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协商并注明在劳动合同里面,这都是有法律规定的。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也有明确的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

如果没有理由就拖欠工资的,可以到劳动局进行反映和投诉用人单位。反映之后还没有发工资的,可以通过先仲裁,后诉讼的方式来解决。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2023年最新劳动法新规

1、用人单位经过合法程序辞退员工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决定与员工不续签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被辞退员工补偿金;2、员工不能胜任原来以及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需要提前30日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作为补偿;3、员工没有通过试用期的或者严重影响本单位的工作任务的等情况,用人单位可以不经通知即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2024年新规定以及劳动合同法2024年新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2023新规定旷工怎么算

一、新《劳动法》旷工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法中没有关于旷工的规定,根据《公务员法》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可以予以辞退。《劳动合同法》中也规定了: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员工,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劳动合同法2023年新规定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以下新规定:

1、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用人单位如果不给员工缴纳社保,将处以应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处以500元以上,以及3000元以下的罚款。

3、如果单位使用了威胁欺诈等手法,强逼劳动者辞工的,可以申请仲裁。

除此之外,对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如下: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