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的组成以及身份证号码的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普法使者陈光辉2025-03-27 09:33:46994阅读2评论

众乐多普法和大家一起分享身份证号码的组成身份证号码的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身份证号由哪几部分组成

由行政区划分代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四个部分组成。

十八位身份证含义:

自1999年10月1日起在全国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证号码制度。

公民身份证号码按照gb11643—1999《公民身份证号码》国家标准编制,由18位数字组成:

1、前6位为行政区划分代码。代表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地。

2、第7位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代表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

3、第15位至17位为顺序码。代表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一般顺序码的奇数为男性,偶数分配为女性。

4、第18位为校验码。 当检验码为“10”时,为了保证公民身份证号码18位,所以用“X”表示。

扩展资料:

关于居民身份证中的“X”

从1999年10月1日起,全国实行公民身份证号码制度,居民身份证编号由原15位升至18位。

前6位为地址码;第七位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此码由6位数改为8位数。其中年份用4位数表示;第15位至17位为顺序码,取消了顺序码中对百岁老人使用的特定编号。

第十八位为校验码,主要是为了校验计算机输入公民身份证号码的前17位数字是否正确,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参考资料: 居民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是怎么组成的?

18位身份证号码各位的含义:

1、1-2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2、3-4位地级市、盟、自治州代码;

3、5-6位县、县级市、区代码;

4、7-14位出生年月日,比如19670401代表1967年4月1日;

5、15-17位为顺序号,其中17位男为单数,女为双数;

6、18位为校验码,0-9和X。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如果某人的尾号是0-9,都不会出现X,但如果尾号是10,那么就得用X来代替,因为如果用10做尾号,那么 此人的身份证就变成了19位。X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 。

身份证号码是怎么组成的

身份证号码主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总共18位码。前6位是地址码,代表常住户口所在地。其中第1和第2位代表省,第3和第4位表示市,第5、6位表示县。第7位至第14位码是出生日期码,即出生年月日,因此当知道别人的身份证号码时,也能清楚知道别人的年龄。第15位至第17位码是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

其中第十七位奇数分给男性,偶数分给女性。第18位是校验码,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身份证号码并非18位码都是数字,也有一部分是17位数字+字母X。用X来代替10,可以保证公民的身份证符合国家标准。

身份证是怎么组成的

1、身份证号码组成结构

中国居民身份证号码有18位,是由17位数字本体码与1位校验码组合而成。从左至右分别为:数字地址码(6位身份证归属地号码)、居身出生日期(8位)、顺序码(3位)、校验码(由统一公式算出:1位)

2、数字地址码--身份归属地(前6位)

该编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编制,是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

3、数字出生日期(第7位至14位)

该编码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表示居民身份证对象出生年月日,该码由年月日连续数字组成,中间无分隔符。

4、数字顺序码(第15位至17位)

该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它是在同一数字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县、市、旗、区),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按顺序编定的顺序号。

5、数字校验码(最后1位)

最后1位的校验码是由,国家规定按号码编制单位统一的公式计算而得的,由于该位只有1位(否则身份证变成19位),当算得尾号为0-9时,即为所得尾号,但算得尾号为10,就用X来代替该位,以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位数。

身份证号码是如何组成的?

1、号码的结构: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2、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

3、出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代码之间不用分隔符。

4、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

扩展资料

国家标准

18位身份证标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中做了明确的规定。

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为GB11643-1989《社会保障号码》的修订版,其中指出将原标准名称“社会保障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另外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

身份证有效期限

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限分为5年、10年、20年、长期四种。16岁以下的,发给有效期为5年的居民身份证;16周岁至2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为10年的居民身份证;26周岁至45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为20年的居民身份证;46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证件有效期限从签发之日起计算。如某人1949年9月20日出生,1984年35周岁时申领居民身份证,签发日期为1984年12月31日,他属于26至45周岁这一年龄段,证件有效期限属于20年这一档次,到2004年12月30日有效期满。

查验或检查时,应对照检查证件有效期限与持证人年龄,签发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办事标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明确,将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推行群众办事相关证件、证照、证明等电子化,形成居民个人电子证照目录。

建设电子证照库,并且建立跨区域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机制,在群众办事过程中,通过公民身份号码,直接查询所需的电子证照和相关信息,作为群众办事的依据,避免重复提交。

身份证号码的组成以及身份证号码的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