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的概念以及构成要件以及专利侵权行为的种类和构成要件

普法使者陈光辉2025-03-30 15:30:47382阅读4评论

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众乐多普法小编有幸给你分享专利侵权的概念以及构成要件专利侵权行为的种类和构成要件,快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专利侵权行为构成的要件有:

1、存在有效的专利权;

2、发生了法定的侵害行为;

3、所发生的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4、侵害行为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广义);

5、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包括明示和默示);

6、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7、行为人实施的技术、设计方案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

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专利权是专利人利用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的要件包括两个方面: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其中,形式要件主要有:1)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有效的中国专利;2)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3)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为衡量其情节轻重的依据。

构成专利侵权的实质要件,也就是技术条件,实质实施行为是否属于专利的保护范围。如果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属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那么该行为人就构成了专利侵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全部相同,则构成侵权;2)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多于专利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3)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有相同的,有相异的,但是,相异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是等效的,仍构成侵权;否则,不构成侵权。这里技术特征等效,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你那能够推断出某两种技术特征彼此替换后,所产生的效果相同。

专利侵权的概念以及构成要件以及专利侵权行为的种类和构成要件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1、侵权人主观上具有侵权故意;

2、侵权人客观上实施了教唆,威胁、恐吓等非法手段要求他人实施侵权行为,即侵权人与行为人不一致,且侵权人对行为人具有绝对支配力;

3、侵权行为造成了实际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简述专利侵权行为及构成条件

专利侵权行为及构成条件有以下几点:

1、侵犯的对象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鉴于专利权的地域性,有效专利一般应当是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

2、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的行为;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人主观上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4、应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任何人不得实施其专利,而实施即是不得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也应是判断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六十八条

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