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有没有一命抵一命的说法?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6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死刑,很显然就是一种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人们常常用“罪不当死”来为罪犯辩护,可见被判处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被判处死刑的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当然,本着给人改过自新机会的原则,我国很少判处死刑,甚至有的国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已经废除死刑了。到底什么样的人才会被判处死刑呢?
我国刑罚并非一命抵一命的事情,死刑一定是情节非常严重的,并且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非只要触犯死罪的人都能被判处死刑。就比如说,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下3类犯罪主体依法是不能被判处死刑的;简单地说,就是下面的这三类人不适用死刑,哪怕他们的犯罪行为已经达到了死刑的量刑标准!
1、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死刑
我国对未成年人有特殊法律保护,这并非说明未成年人有违法犯罪行为不用受到惩罚,事实上,不同的罪行有不同的承担年龄,比如说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即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并承担后果。显然,死刑是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承担的后果,因此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
2、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适用死刑
在这一条中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审判时”也包括羁押期间。这样的条例是基于保护无辜胎儿,毕竟无论父母有怎样的罪行都不应该剥夺其子女生命的权利。
3、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这一项条例是我国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新增加的条款,基于人道主义考虑,对75周岁以上的老人一般不适用死刑,法律特殊规定的情况除外。
以上三种情况并不能成为罪犯任意犯罪的保护伞,不能说因为处于这三种情况,所以无论犯什么罪都死不了。虽然犯罪当下可能死刑可以避免,但刑罚还是少不了的,比如说死缓以及无期徒刑限制减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