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资计算公式-实际工资

普法使者陈光辉2025-07-29 09:17:44462阅读0评论

众乐多普法拥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为迷茫的你指引方向,接下来介绍实际工资实际工资计算公式,让你不再为生活和工作中阅读和查找资料而烦恼。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实发工资

实发 工资 ,即劳动者应当实际得到或者用人单位应当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需要明确的是,实发工资并不等于应发工资,因为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的规定,单位可以代扣、代缴法律规定中规定的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各项 社会保险 费用、 住房公积金 ,以及应当缴纳的 个人所得税 。我们也可以列如下公式表示实发工资: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应由劳动者个人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住院 公积金 —应缴个人所得税。 适用范围:如计算 经济补偿金 (《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27条) 以及对问题缴费工资是实发工资吗的回答,缴费工资不是实发工资,而是应发工资,是计算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的基数,我们实际得到的工资是扣除了所缴纳的税、费的。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好好了解一下相关的讯息。

实际工资计算公式-实际工资

什么叫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指的是到手的工资,实际收到的工资。工资里面含很多条目,公积金等等。

劳动合同上的工资是实际工资吗

是的。劳动合同上的工资是实际发放的工资。一般劳动合同上注明的工资是底薪,外加各种补助以及加班费等。一般合同上的工资你们可以约定是税前的,也可以是税后的,只要用人单位支付给你的时候是按合同就行,另外发给你的实际工资水平不应低于你所在地规定的最低工资。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当中关于工资的条款,其实属于法律明确规定劳动合同中必须要具备的内容,要是缺少了,则就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实践中,经常有企业实行这样的做法: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较低的工资标准,而在工作中发放较高的工资。用人单位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想逃避法律规定的以工资为基数计算的缴纳社会保险费、计算加班费等责任。然而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如果有发放记录等证据证明企业发放的工资与劳动合同的工资不一致,一旦发生纠纷,仲裁机构和法院会支持以实际工资为准。出现这种情况时,劳动者一定要留心保留领取工资数额时的证据。要是出现劳动合同工资和实际工资的不一致的情况,劳动者可以保留相应的证据,在出现纠纷的情况下,自己也能实际进行举证,一般仲裁机构和法院都是会支持实际工资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什么叫实际工资

1、实际工资含义:

以工人所得的货币工资实际上能够买多少生活消费品、开销多少服务费做标准来衡量的工资。

2、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的对称。

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支付的服务(其中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服务等各项支出)的数量。实际工资是反映工人实际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计算公式:

实际工资 =W/P

W:工人的工资;P:工人所生产的产品价格

4、工资清单应与实际工资相符:

做工资有两项基本要求,企业做工资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要求,主要有两项:

企业发工资要有书面记载,就是常说的要有工资账单,而且要保存备案,保存时间为二年。

要有一份清单,并交给劳动者。

5、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1号令规定:工资总额组成由下列六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包括:

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

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

4.运动员体育津贴。

二、计件工资包括:

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奖金包括:

1.生产奖;

2.节约奖;

3.劳动竞赛奖;

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5.其他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包括:

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2.各种物价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包括:

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

1.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和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个人实际到手工资怎么算

个人实际到手的工资即实发工资,计算方法一般是基本工资加上其他工资,如补贴、奖金、加班费等,再减去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部分,减去工积金个人缴纳的部分,减去个人所得应纳的税款,如果有缺勤的话还需要减去缺勤的部分工资。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另外,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法律依据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一个月个税1200实际工资多少

交个人所得税1200元,工资有9875。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如下:

1、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