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契税2024标准是什么及商品房契税2024标准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1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HELLO!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一定是特别的缘分!下面跟随众乐多普法小编一起来欣赏商品房契税2023标准商品房契税2023标准是什么这篇优秀的资料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购房契税2023标准
房产契税2023年的收费标准是税率为房产交易价格的3%。但存在减免情况,无论是新房和二手房都应当按照以下几点规定执行:
1、首套房:当进行交易的房屋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时,契税税率为1%;当进行交易的房屋面积大于90平方米时,契税税率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半,即契税税率为1.5%;
2、二套房:当交易的房屋的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时,契税税率为1%;当所交易房屋的面积大于90平方米时,契税税率为2%;
3、新房或者二手房是第三套房或以上套数:不管房屋面积大小是多少,契税税率都为3%,没有减免的情况。
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暂不实施上述规定中的第二项契税,也就是对于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相关内容要求,主要还是因为一线城市尚且处在限购的影响当中。
房屋契税什么时候征收
每个地方都有不尽相同的规定,有些地方规定是在交房之前要缴纳房屋契税,有的地方却规定在合同签订满10天就立即需要缴纳。但是根据目前的主流操作,期房的房屋契税缴纳的时间是:房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在办理房产证的时候就要缴纳房屋契税,房屋交付后尽可能不要超过一年,否则是要缴滞纳金的。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纳税人在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并确定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在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也就是说,按照相关的规定,契税在可房产证办理当日起缴纳就可以了。
2023房产契税最新政策
2023年房产契税的计算方式为: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契税实行的税率是3%-5%的幅度比例税率,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规定对不同的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权属转移确定差别比例税率。
根据《契税法》以及相关规定可知,房产契税的收费标准主要分为几种情况:
一、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
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例如,花了2180000,购买了家庭的唯一住房。
住房的面积为90平方时,需要缴纳的契税=2180000/(1+9%)*1%=20000。
住房的面积为91平方时,需要缴纳的契税=2180000/(1+9%)*1.5%=30000。
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购房面积在90平方左右,还是建议购买小于90平方的住房。毕竟少一平方,除了房款会少一些,契税也会节省不少。
买房契税征收标准2023
2023房屋契税征收标准如下:
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房产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房产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房产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房产契税。
按照现行房产契税新政策,个人购买住房实行差别化税率。
根据规定,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为家庭唯一住房的,所购普通商品住宅户型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房产契税按照1%执行;户型面积在90平方米到144平方米的,税率减半征收,即实际税率为2%;所购住宅户型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的,房产契税税率按照4%征收。
购买非普通住房、二套及以上住房,以及商业投资性房产,均按照4%的税率征税。
享受房产契税下调的普通住房应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
2、单套建筑面积不足144平方米或套内面积120平方米以下;
3、实际成交价低于同级别土地上商品住房平均交易价格的1。2倍以下房产契税征收标准90平米以下的是一个征收标准,90-144平米之间的是一个标准,144平米以上的是一个标准。二套房、三套房不享受房产契税优惠政策。
一般实行的是首套住房房产契税的两倍,即3-4%。
注:家庭唯一住房并不一定是首套房,比如买了套房子又卖了,再购买住房就算二套房。但是名下确实只有一套房子,所以可以申请家庭唯一住房。房产契税税率实行3%-5%的调整幅度。实行幅度税率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经济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
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3%-5%的幅度税率规定范围内,按照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房产契税计算方法房产契税采用比例税率。当计税依据确定以后,应纳税额的计算比较简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八条
土地、房屋权属以下列方式转移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征税:
(一)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
(二)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债;
(三)以获奖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
(四)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