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减免以及个人所得税减免怎么申请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0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HELLO!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一定是特别的缘分!下面跟随众乐多普法小编一起来欣赏个人所得税减免个人所得税减免怎么申请这篇优秀的资料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个人所得税怎么减免
- 2、个税减免项目有哪些
- 3、个人所得税六项减免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怎么减免
1、个税减免政策规定:
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俗称满五唯一,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2、其他情况:
房产证下发不满两年、满两年不满五年或者不是家庭名下唯一住房的,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个税税率:
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如果能提供原始契税票或契税减免通知单,按照网签价差额20%的方式缴纳;如果无法追溯到购房原值且不能提供原始契税票或契税减免通知单,按照全额网签价1%的方式缴纳。
2、个税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能查到原值的商品房:按照差额的20%计算,计算公式是个人所得税=【现网签价-(原始网签价+现网签价10%+原契税+原业主的贷款利息+本次的增值税及附加)】×20%。所以现在的网签价和后边括号内的总和差额越少,个税越低;
另二种是查不到原值的公房或是2000年之前查不到原值的商品房:按现在网签价1%计算,计算公式是个人所得税=现网签价×1%,这种相对于20%的个税是一般较低。
个税减免项目有哪些
1、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项目有: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经国务院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所说的福利费,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所说的救济金,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10)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
(11)对个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12)个人购买体育彩票一次中奖额在1万元以下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3)个人领取原提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时,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14)按照国家或省级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个人帐户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15)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2、下列项目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
(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
(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3)其他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减税的。
个人所得税六项减免是什么
一、正面回答
个人所得税六项减免是个人工资所得、劳务所得将可以在原有扣除基础上另行扣除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费用后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分析
纳税人的子女在接受全日制教育时,产生的一些费用支出,可以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进行定额扣除。全日制教育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等。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产生的医疗费用经过医保报销后,自己承担的医疗费用已经超过了1.5万元的部分,会在年度汇算清缴时进行据实扣除,限额在8万元以内。如果纳税人有住房贷款,那么每个月有1000元的标准定额进行扣除,另外如果是和配偶在婚前都各自买了房,并且办理了住房贷款,那么夫妻双方可以有一方定额扣除1000元或者一人扣除500元。居住不同的城市,住房租金定额扣除的金额是不同的,一共有三个标准,分别是每月扣除800元1100元和1500元不等。
三、为什么要设置个人所得税六项减免政策
为进一步增强税制的公平性、合理性,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在提高基本减除费用的基础上,新设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这些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体现税制的公平合理性。有利于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