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及会计信息失真

民法典熟客五一天2024-05-11 10:28:43685阅读0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3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众乐多普法小编有幸给你分享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快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吧!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哪些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是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

3、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抵制,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

4、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

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若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

5、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过程中搞人情风,搞私人交易,走过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作弊,出具假报告,为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问题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

(一)无意失真

1、无意失真的含义

无意失真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

这种失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意,这与那种故意曲解有关的规定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恶意失真行为有严格的区别。但是,这两种失真造成的后果都是非常恶劣的。

2、无意失真的内容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

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

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

3、无意失真的特点

1)无意失真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例如,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生疏,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管理人员差旅费计入了管理费用;出纳人员由于粗心大意,误将现金收入8,000 元记为800元,但并没有侵吞差错部分;材料核算人员因月末结账任务繁重,对材料收发业务只记总账而未记明细账等。

2)无意失真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例如,会计人员误记会计科目或误记金额,出纳人员为图方便没有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将几天的业务合并填列等错误,均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3)无意失真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

4)无意失真往往易于查找和纠正,一般不具有隐蔽性。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错误很容易复核,在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二)故意失真

1、故意失真的含义

故意失真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也称为会计舞弊。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 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 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现象。舞弊强调的是出现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他与无意失真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式,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舞弊是见不得人的,是不敢公之于众的,需要伴有一定形式的伪装和掩饰,通过虚列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段做假,一般很难让人发现。

在这里,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有关人员(直接有关的会计人员和其他有实际控制能力人员)的故意作为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最直接因素。其 作为的结果导致账账不符,账表不符和账实不符。而其中的账实不符则是其中最隐蔽,危害最大的一种。多数的恶意失真都是有关经办人员以事实无从查起,无法进行账实核对作为侥幸心理而造成的。

2、故意失真的内容

1)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

1)侵占资产;

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

4)记录虚假的交......

问题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区别 与会计信息失实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失实: 会计信息失实,是一个比会计信息失真含义广泛的概念。会计信息失实包括信息失真,还包括信息输入虚假。后者有多种表现形式:1)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与实际不符,例如,明明是吃喝招待,发票上记载的却是购买办公用具;2)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与实际相符,但数量或金额严重不符,例如,购入某种材料,实际单价80元,发票上记载的却是100元;3)原始凭证记载的经济活动根本就不存在,例如,为了增大费用而虚开领料凭证;4)实际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根本就不反映,例如,现金销售收入不入账等。

问题三:会计舞弊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定义 会计欺诈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活动中,故意形成虚假会计信息,或者故意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不法行为。它既发生在上市公司,也发生在非上市公司、非公司制企业,以及非企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分析(故意形成,无中生有) 诈欺谓故意以不真实之事项为真实而表示之行为,虚构、变造和隐蔽事实,在所不问。不作为尤其沉默,不当然为诈欺,然在法律上、契约上、交易习惯上或依诚信原则有告知事实之义务时之沉默,为事实之隐蔽,得构成诈欺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分析(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改变真实)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

问题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无意失真 无意失真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无意失真是指基本会计信息的控制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内因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等外因的影响,造成的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相关条款不当或账务处理错弊而导致的报出会计信息与实际信息不符。因此,无意失真也称为会计错误。这种失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意,这与那种故意曲解有关的规定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恶意失真行为有严格的区别。但是,这两种失真造成的后果都是非常恶劣的。 1)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2)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3)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向错位等错误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错误与会计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如果其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就会发生较多的错误。也有些错误与其熟练程度并无直接联系。从人的生理角度看,财会人员在大量的业务面前,难免会由于疲劳或大意而发生一定比例和一定数量的差错。 1)无意失真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例如,会计人员由于业务生疏,将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车间管理人员差旅费计入了管理费用;出纳人员由于粗心大意,误将现金收入8,000 元记为800元,但并没有侵吞差错部分;材料核算人员因月末结账任务繁重,对材料收发业务只记总账而未记明细账等。2)无意失真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例如,会计人员误记会计科目或误记金额,出纳人员为图方便没有逐日登记现金日记账,而将几天的业务合并填列等错误,均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3)无意失真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4)无意失真往往易于查找和纠正,一般不具有隐蔽性。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错误很容易复核,在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问题五: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类型。

问题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哪些?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哪些?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是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

3、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 *** ,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

4、对 *** 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

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若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

5、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过程中搞人情风,搞私人交易,走过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作弊,出具假报告,为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问题七: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作了较为详尽的规范,对违规行为作了相应的量化处罚的规定。但在以往的较长时间内,经济领域的法制是不够健全和不够完善的,由此造成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另外,在我国目前状况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甚至存在着权钱交易,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甚至对于专业知识也达不到要求。业务素质低,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或是不自觉地违返了国家政策、法规;或是对经济业务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帐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或是在会计处理的过程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是唯上司意志是从,丧失原则。无论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都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在较大差距。3、企业管理部门、企业领导人的非法干预造成主观意识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出现贪污腐改、群体犯罪等行为,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大多数假帐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无论怎么说,会计是受命、受制、从属于单位领导的,领导要求怎么做,会计不敢不那样做。如果胆敢抗命,会计就只有下岗的份。虽然会计也可以以《会计法》为武器在一段时间内使领导的违法指令受到 *** ,但这种情形断难长久。领导岂是吃素的,会长期容忍一个敢于和他作对的会计吗?4、对 *** 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政绩考核多是以上交国家财政收入为主,很多干部出于个人利益动机,就给企业下达利税指标,若企业完成有困难,就暗示甚至鼓励企业在会计报表上作假,其结果是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而个人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问题。5、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的配备,不但资格条件达不到要求,而且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牵制弱化,重要经济业务的批准与报告制度得不到履行,根据经营者意志改写会计记录的现象大量存在,从而使内部失控。内部审计受单位领导控制,很难发挥其作用。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够独立承担起“客观、独立、公正”的执业责任。少数事务所受自身利益驱使,执业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过程中搞人情风,搞私人交易,走过场,甚至违反职业道德为客户作弊,出具假报告,为会计信息失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问题八:浅议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它是通过特定的会计核算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类、计算、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资料,反映资金运动的情况及其特征的经济信息。它既服务于单位,又服务于社会。因此,会计本应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供投资者、管理者、外部有利害关系的人、其他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和掌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周密的计划、组织、调节和控制,并做出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组织实施者,是通过会计信息的汇总为国家综合部门制订各项经济政策,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了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它的严肃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已达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勤会计师事务所加速了银广厦的“倒塌”;虚假会计信息吹破了蓝田神话;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同志的审计报告更是让人心惊肉跳(审计 *** :“风暴”席卷一些中央部委,审计地方:长江堤防再现“豆腐渣”工程,审计金融:一人竟从银行贷出74亿元)。据测算,因会计信息失真给我国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上千亿元。同样,大洋彼岸的美国,华尔街的会计造假行为比9.11事件更让美国人难以忘怀,五大会计师事务所虚假作帐行为更是给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一个沉重的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社会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但是如何防治,又都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下面我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及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粗浅看法。

一、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质量特征

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国会计准则第一条,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会计上的真实可靠不是绝对的、理想化的,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即: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建立在会计假设和会计准则基础上的真实。这种真实强调的是依据业务事实,涵盖全部业务内容、正确使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加工,提供证据确凿的会计信息。它所揭示的资产价值不是时点日的可变价值,列示的负债也不一定全是时点日应偿付的债务,但必须是依据准则和规则对全部经济活动的正确计量与确认。事实上,由于会计计价、会计假设、会计估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可能隐藏着损失,负债中也可能隐藏着收益,这些情况除有人为因素外,如:帐物不符,虚列应收款;也有会计计量与准则的原因,如:历史成本计价、按估计年限摊销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帐款中隐含着无法收回或不必支付的款项等。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是会计理论研究解决的一个目标,而会计信息的相对真实可靠应是企业会计实务应明确并能控制实现的。这里所说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即指这种相对真实性,它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最基本要求。判断一个企业会计报表揭示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系统业务处理依据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其反映的业务是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不是虚假的、编造的与事实不符的业务。

(二) 企业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必须符合会计真实客观。即:凡是当期取得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必须在当期会计系统中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凡是当期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必须取得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

(三) 会计系统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要遵循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估计方法,以及有关的会计税务法规、规章、制度。

(四) 会计报表以记载会计业务的帐簿记录为依据编报,会计信息与帐薄记录应对应......

问题九:请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论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1.1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

会计信息失真,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一些经济部门、企事业单位所披露或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本部门或单位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有时甚至不切实际、随心所欲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从狭义上理解,是指会计信息反映得不真实、不完整、主观性大,经不起严格的验证,也就是会计信息没有达到可靠性的质量特征的要求。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会计信息失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规范性失真、技术性失真和违法性失真。

(一)规范性失真。规范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范不完善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会计规范下生成的会计信息能否绝对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二是会计规范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是否达到了目前供给能力的顶点。由于会计理论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绝对真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往往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追求。

(二)技术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技术性失真是否会发生依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三)违法性失真。违法形式真实指有关企业或个人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造假。此种行为虽然并不都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但具有欺诈的倾向,以蒙蔽股东、债权人或 *** 部门等。最终会破坏会计的真实性,使利益关系人的判断和决策错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

1.2.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按照表现方式来分,分为:

(一)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做假账。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指公然违反会计法律、制度,采用欺骗性手段进行会计处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如虚构经济业务、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滥用会计政策等,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操作性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所限或工作责任性不强等原因,发生专业判断失误或计算操作等错误而导致的过失性会计信息失真。

(三)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的,如对相关的概念难以准确界定,或者法规中存在某些漏洞,不具备正确执行情况的环境和条件等,给某些单位出于某种动机制造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按照经济业务发展秩序来分,分为:

(1)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

(2)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

(3)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

问题十:研究会计信息失真有什么现实意义? 正规来说,意义重大。但就现在来说仍然意义重大。但是,这种研究并非一是能够解决,就像到处都是贪官,普通人研究贪官有什么意义?

要研究会计师真问题, *** 部门胆管少了,就有意义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及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

1.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没有真实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资产的质量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二是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是指流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这是资产所具有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当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该资源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也不能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予以反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所制订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也就没有真正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当企业的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者已经发生了减值,比如有些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收不回来,而债务单位实质上已经撤销,或者实质上已经无力承担偿债义务,但是,按照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仍然确认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使得企业的资产虚增,利润虚增,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这样的例子,对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也同样存在,这种企业资产不实的情况,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制度缺乏统一性,信息不可比。过去不同性质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一般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同时执行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和或有事项三个具体会计准则。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造成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可比,特别是如果企业集团内部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下,给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后续教育未跟上,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人员存在局限性。

(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国家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专业职称考试已经持续多年,考试规模逐年扩大,为会计人员队伍的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往往是一考了之,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的人比比皆是。同时,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除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能跟上或超过这个节奏外,而更广泛、规模更大的会计专业考试教材还远远跟不上这个节奏。广大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了解、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因为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2)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作为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知识更新的要求,更未能得到普及。从目前实施后续教育的情况来看,后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一方面各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对后续教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对后续教育无强制性规定。后续教育的现状不利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人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实施的会计管理是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随着大量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出现,这些企业会计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较差。而财政部门未及时出台会计管理的因应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管理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4.年度会计报表未全面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目前仅对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众多民营企业还远未实施。同时,对医院、学校、研究所等有经济收入的事业单位实体的会计监督,还停留在内部审计监督阶段和不连续的国家审计阶段。因为缺乏连续的审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不可避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性因素

1.隐瞒、少报收入,多列、虚列支出,达到偷税的目的。

2.多列资产,少列负债,不反映或有负债;虚列收入,少计支出,虚增利润,粉饰报表,达到欺骗债权人及广大投资者,取得资金,达到圈钱的目的;或从个人名利出发,制造经营业绩(政绩)以达到个人目的。

3.为个人或小团体的不正当利润,巧立名目,编造经济事项,超出开支范围及标准;设立小金库,账外设账,达到逃避检查、监督的目的。

4.非法转移企业法人财产及经营业务,让企业空壳化,甚至破产,以达到逃废债务、偷税的目的。

此外,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的情况,如账表不符、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或者根本不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无账可查。这既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又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还有,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利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大做文章,既“合法”,又能达到目的的情况时有发生。

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进一步修订、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快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步伐,从技术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财务报告暂行条例》及2001年财政部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已经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今后陆续出台的会计准则,将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将解决前述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改进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和完善会计职称考试制度,不断更新课程及考试科目,增加实践方面的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把好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关,考虑制定会计职业准入规则,适当提高会计执业准入的门槛。

鉴于一般会计专业教材编制周期较长,教材总是慢半拍甚至几拍,跟不上新规定、新准则出台的步伐。因此,应当加快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让会计专业教育及职称考试紧跟新规定。新准则出台的节奏。同时会计教学增加实践环节,会计职称考试加重会计实务比重,体现最新规定及准则,从而引导会计教学。

会计职称考试,应当坚持一定的实际工作年限的硬性规定,对非会计专业又不曾修过会计课程的考生,应相应增加考试科目。

(三)强化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力度,改进管理措施。除了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职称考试等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外,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最为重要了。如果说前者属于阶段教育,则后者属于终身教育。后续教育可以弥补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职称考试的不足,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满足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因此,对会计人员,应有年度后续教育的强制规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记录,可以作为用人单位录用会计人员及会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四)改革会计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可参照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办法,成立中国会计师协会,全国的会计管理改由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国家财政部门改变直接管理的做法,转为间接管理和行使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协会应该属 盈利性的组织,定位为管理、协调、服务等方面。从而改变目前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的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的现状,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修订《税法》,适当降低税率。完善《税收征管法》,改革征管措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消除做账的最大诱因。会计信息失真,与现行税法和征管措施的缺陷密切相关。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税率过高,影响企业的自身积累和发展。比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高达4%的税率,让一般工商企业无利可图,隐瞒销售收入不可避免。不难想到,假如适当降低税率水平,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完全可以将因降低税率所减少的税收收回来。这样,税率降低了,经济发展了,企业也不用、不敢冒巨大的偷税风险去做账了。

(六)大力推行年度会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果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具有应有的公信度,如果银行及其他债权人大胆使用经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的会计报表,如果投资者可以就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的会计报表作出投资决策,如果国家税务机关根据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会计报表及制作的纳税文书征税,则会计信息质量将不再是问题。

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现状来看,应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应该给其“消费”市场。也就是说,让注册会计师签发的货真价实的审计报告有人看,有人用,有人出钱“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蓬勃发展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当然,会计信息失真又是一个阶段问题。国家和社会公众不会让虚假会计信息长期存在下去,不会容忍少数人的不正当利益长期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法制进一步健全,虚假会计信息会没有市场,人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会因为付出巨大代价,最后不得不权衡利弊,放弃造假。但我们不能坐等这一天的到来,而应该采取坚决的措施,对会计信息失真及早治理。

会计信息造假的应对方法

1、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及利益方面的分配。造假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造价者为了取得经济利益或者其他方面的获取,企业只有通过改进激励制度和利益分配才有可能彻底的消除造假行为的产生。因此利益分配的平衡和员工业绩的阶段考核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平衡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完善对高层管理人员、会计工作人员的考核,不能只是看数字作为评价的依据,要切实了解考核人员的专业水平。

2、要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以及责任负责的主体。信息造假大部分都是管理人员受益指示,或者强行要求的,也可能是管理责任人管理的疏忽导致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工作有管理人员只是分配,经济利益也是有负责人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听从指挥的可能,一般不会出于个人原因故意知道假信息,处于这一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中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负责人,这样就从根本上抓住了问题的出发点,保证了会计责任人的职业道德,也就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有效的预防了造假行为的产生。

3、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在新的《会计法》中明确指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内部也要完善稽查制度和牵制制度,这几项都是控制制度的重要成分,通过采取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企业内部出现造假的行为,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管理。因为很多造假行为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的自身利益造成的,而且会计信息的管理又是由企业内部人员完成的,因此避免会计造假仅靠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是不可能完全避免造假行为发生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增设威慑力。

5、加大法律的管理力度,对造假行为加强惩罚的力度,认真的贯彻《会计法》的实施,从严处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是什么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也称为会计舞弊。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

1、法治不健全,法制观念淡化,有法不依;

2、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

3、企业管理部门的非法干预;

4、对政府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严;

5、执法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对个人、企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国家及社会的有序运行,因此,无论从哪种角度而言,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然,故而,下文中将就如何降低会计信息失真发生概率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涉及范围颇广,给国家、投资人、债权人、社会,甚至是企业自身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于国家而言,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税收失控、使国家的宏观调控失效;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而言,因为相信了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错误判断,导致投资失败、债权本息难以收回;对于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失真,制造假_票、乱摊成本,私自设立小金库,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对于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等中介机构而言,由于在会计信息虚假作案中,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引发了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产生疑惑,造成会计业市场的信任危机。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企业逐利,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会计管理体制不健全,首先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内部员工,必然受到单位领导的管制,职工待遇受到领导的制约,按领导意图办事,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会计人员为了完成领导要达到的目标、指标利润,不得不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报告,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客观反应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情况和利润指标,另外会计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掌握会计信息,并且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编制虚假会计报告,虚报隐瞒利润,而大多数投资人、债权人只能从会计报表和附注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判断投资的安全和回报、债权是否能按时收回利息按时支付,会计主体不能按市场经济科学化管理,对会计信息失真很难判断。

2、会计人员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关系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不注重新知识学习和更新,很少轮岗,甚至常年在一个岗位工作,工作不认真,不了解整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对某些经济业务的处理不符合规定,或者屈从单位领导的意见,对会计法的规定置若罔闻,缺乏会计核算监督的独立性,无法发挥内部监督职能。

3、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社会监督

会计的社会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在委托人的委托下对其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并根据审计的结果出具不同的审计报告,而希望了解企业会计信息的有关人员也是根据审计师出具合格审计报告的公司的会计报表为依据,进行判断和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一方面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每年有所增加,但是其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达不到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有些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利益熏心,和企业单位串通一气,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降低会计信息失真发生概率的对策

1、加强、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自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跨国业务不断拓展,企业的经济业务更加复杂化、国际化。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制定的过程中既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经验,尽量减少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又要考虑本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行业、特殊业务,尽可能出台相关的会计法规,做出明确的规定,给会计人员提供可操作的平台,给管理人员提供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对会计准则已经做出了若干次修订,加强了规范性和统一性标准,尽可能避免了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弄虚作假,保证投资者和债仅人等各方经济利益相关人员,不会因财务信息的失真受到损害,从法律层面、制度规范上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2、建立专属独立机制,保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素养

会计人员一般是通过应聘谋职,人事关系管理隶属于应聘单位,自身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相关,在守法与理财之间、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时之间,很难客观的看待问题,保持中立。因此有必要由各级财政部建立专属机构,直接管理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需要,实行委派制,统管统派,会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和劳资关系都有专属机构负责,工作由专属机构安排,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专属机构在选聘会计人员时,要严格审核其思想政治水平、考核其业务能力,落实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事件的发生。

3、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内、外部监督,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企业风险,加快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建立完善的审计、咨询服务机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情况的监督,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追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结束语

综上,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对个人、企业、社会及国家等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成因又错综复杂,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任重而道远,但坚信,只要相关从业者,深挖问题的本质,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并行,困扰多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然会得以根治。

锦绣·中旬2023 年8期

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一)经营成果失真。有些企业和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

(二)资产计价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

(三)会计核算资料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给贪污腐化分子提供方便。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

(二)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三)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

(四)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