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陪产假最新政策规定及通化陪产假最新政策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这篇通化陪产假最新政策通化陪产假最新政策规定是一篇神奇的文章,当你看到通化陪产假最新政策通化陪产假最新政策规定的时候,说明你的好运即将来临,众乐多普法为你加油!
延长带薪父亲陪产假,高福利真能催生吗?
我认为延长带薪父亲陪产假,并不能够真正催生提高生育率。我对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是生育成本的问题、高福利肯定可以促进生育率的提高,以及延长带薪陪产假,来解决问题。
第一个催生的措施是影响生育率的本质因素,就是生育成本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影响生育率的本质因素,就是生育成本的问题。如果生育成本非常低,那么有意愿生育的人肯定会更多,生育率就会因此而提高。但是如果生育成本很高的话,即使个人想生育,也会因为成本高昂而望而却步。因此要想解决生育率低的问题,就必须降低生育成本。
第二个催生的措施是高福利可以降低生育成本,因此肯定可以促进生育率的提高。生育成本的降低有两种途径。其一就是降低与生育有关的各方面支出,其二就是增加收入。高福利本身就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措施,它可以起到降低生育成本的作用,从而提升生育意愿。例如,当自己经济条件更好,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时候,自然就会更愿意生育了。
第三个催生措施延长带薪陪产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不能提高生育率。延长带薪陪产假,属于一种增加福利的措施,这会让当事人得到实惠,获得利益,对于提高生育率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延长带薪陪产假所带来的收益并不是很高,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生育率了。
总之,从现实情况来看,因为延长带薪陪产假而选择生育的人并不会很多,由此提高的生育率数据也不会太高。
湖南陪产假2022最新政策
职工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二天;
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三十天;
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
增加的产假和护理假视为出勤。
《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六条,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二十天。
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在子女三周岁以内,夫妻双方每年均可享受十天育儿假。
产假、护理假和育儿假视为出勤。
陪产假2023 年新规定
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中,目前对女职工休产假的具体规定为98天,而男方陪产假是根据各地政策不同,陪产假天数也不同。
陪产假,指的是希望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而独立的男性带薪陪护假,为女性分担生育责任提供机会保证,将会是立法理念的一个重大飞跃,表明在性别平等方面的立法朝着先进的理念又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男性陪产假并不是各个地方都有的。虽然个别省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有近似于陪产假的规定,但是,究竟如何实施,还要看当地的政策。
独生子女补贴最新政策2023年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另外,对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我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济南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人口出生下降趋势缓解,服务管理制度完善优化,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10万、3.0‰、3.5‰以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5个,政策支持体系、规范管理体系、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立。加大生育、养育、教育、住房、医保支持力度,相应成本显著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10以下,人口数量、素质、结构逐步优化。
《实施方案》提出,济南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依法取消社会抚养费、再生育审批及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信用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实行生育网上登记、异地通办。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
在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方面,济南将依托济南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打造“互联网+母婴安全”服务模式。平阴县、商河县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推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与结婚登记一站式服务,规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基本医疗和康复救助机制。积极推进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到2025年,全市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率达到100%。加强对儿童营养、心理行为异常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干预,重点做好降低儿童贫血患病率“小铁人”、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小瞳人”和学龄前儿童涂氟防龋等专项行动。扩大分娩镇痛试点范围。
符合标准的托育机构可享5万元补助
在健全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将托育服务设施纳入我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以及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并在规划管理建设实施中严格落实;设施建成后按要求无偿移交给区县(含功能区,下同)卫生健康部门。严格落实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建设的托育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要求。老城区和已建成的城镇居住区未规划建设托育机构或已建设的托育机构不能满足服务需求的,应通过补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予以解决。
同时,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政策。对在我市范围内的经卫生健康部门依法备案且符合相关标准的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运营补助。推动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针对婴幼儿入托查体的免费政策。落实托育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为在职职工、居民提供托育服务。推动公共场所和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按要求配置母婴设施,加快在医院、商超、车站、学校等场所建设工会“妈妈小屋”。
在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就业性别歧视约谈机制,促进妇女平等就业。对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承担的科研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延期1年验收。建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搭建婚恋交友平台,打通服务单身青年婚恋需求“最后一公里”。
在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落实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相关政策;优先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免费或者低收费托养服务,全面落实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的补助政策;落实设立家庭养老床位每人每月450元的补助政策。深入开展“暖心行动”,每个区县每年建设1—3处管理规范、活动经常的“暖心家园”,直至实现街道(镇)全覆盖。
相关三孩家庭首套房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100万元
在构建多方位支持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落实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的休假政策,女方享受158天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天陪产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育儿假。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产假期间生育津贴的有关规定,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期间,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对按照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备案托育服务机构,依据实际收托数,给予每人每月400元的保育费补助。
同时,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的子女,协调支持符合入学条件的同一家庭不同年龄段子女同一学区入学。鼓励优先保障三孩入普惠性幼儿园。对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的未成年政策内二孩及以上家庭,在申请公租房时优先予以分配;对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租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实施常态化申请、统一调换;符合租赁住房补贴申请条件的,提高保障面积标准,每增加一孩保障面积标准增加15平方米。对按照国家政策生育二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90万元;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100万元。在我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二孩及以上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
此外,济南将加强医保政策支持。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实行定额支付,标准为3000元。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100%。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女性人员可享受生育医疗费待遇,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50%。在现有基础上,少年儿童住院医保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对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自出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参加我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当年度个人缴费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参加我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当年度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予以全额补助。
三胎产假2023年国家最新政策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问2023年婚假、产假、陪产假是多少天,有什么变化吗?
近期,又一省市修订了《人口与生育服务规定》,对婚假、产假、陪产假有了新的规定。
除此之外,我给大家带来了2023年(目前)全国婚/产假一览表,方便各位小伙伴们算薪用,快快码起来!
1
产假、陪产假、护理假均延长
2月1日正式执行
2022年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第340号令,文件中明确《南京市人口与生育服务规定》已经2022年12月2日市政府第1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2月10日起施行。
政策原文:
规定中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大家关注:
一、明确最新婚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
1、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以享受婚假十五天。
2、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六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
3、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子女三周岁前,夫妻双方每年分别享受十天育儿假。
4、独生子女父母年满六十周岁患病住院期间,独生子女每年享受五天护理假。
提醒:
上述规定的假期视为出勤,在规定假期内不影响福利待遇。
国家法定休假日不计入上述假期。
二、明确独生子女护理假以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1、独生子女父母年满六十周岁患病住院期间,独生子女每年享受五天护理假。
2、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者,自领证之年起至子女满十四周岁止,按每人每年二十元至六十元的标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奖励金的领取和支付,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人员由所在单位支付,在行政、事业经费中列支;
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人员由所在单位支付,在单位福利费中列支;
城镇无业人员由户籍所在地的区财政支付;
农村居民由镇(街)财政支付,镇(街)财政确有困难的,由区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3、独生子女的医疗费用,按照不低于其父母单位职工的医疗标准享受至十八周岁,已参加工作的不再享受。
其中参加医疗保险单位职工独生子女的医疗费标准,不低于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医保费。
独生子女的医疗费用,由父母双方所在单位负担,年份逢单时由男方单位支付,年份逢双时由女方单位支付,丧偶的由一方单位负担。
2
全国婚假一览表
随着三孩政策的放开,不少省市也在调整婚假天数。关于婚假,需要注意这几个知识点:
再婚者的婚假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再婚者与初婚者一样,均应享受婚假待遇。
对于再婚者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曾有明确答复,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婚假工资怎么算?
在婚假的问题上,虽然国家对职工的休息、休假有规定,《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确定了:职工本人结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假期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但并未明确规定工资计发的标准。
因此在婚假的工资发放标准上,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全国的统一规定。
婚假有效期
1、我国法律并没有对婚假的有效期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规章制度来约定婚假的有效期。
2、对于公司来说,一般规定员工一年或是半年之内必须休完婚假,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该福利。
3、婚假必须一次性休完,不可单独分开使用。
3
全国多地产假、陪产假一览表
关于产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产假天数是自然日还是工作日?
产假天数是按自然日计算、还是工作日计算,法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从立法本意来讲,产假是基于女职工生育后身体恢复需要而设定的假期,而女职工身体恢复需要的时间长度应当是一致的,以自然日计算为宜,不考虑其中的工作日或者法定节假日。
有些地区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以各地区实际文件为主。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
1、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
总会有搞不明白,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都是什么?一块发还是分着发?女员工领了生育津贴,还用给她发产假工资吗?
首先帮大家明确这个概念,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是不一样的。
生育津贴: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为员工承担生育津贴的主体是社保机构。
产假工资:
员工休产假期间,企业为其发放的工资。为员工支付工资的主体是用人单位。
其中生育津贴≥产假工资,企业不用再为员工重复支付工资了;生育津贴
2、生育津贴计算公式:
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天×产假天数
这里举个例子:
一名女职工所在单位上一年月缴费平均工资是5100元,她生育前后共128天产假。那么她享受的生育津贴的标准就是:
5100÷30×128=21760(元)
3、产假工资领取前提:
如果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已经享受了生育津贴、医疗补贴等待遇,若生育津贴高于员工平均工资,则企业不用再向其支付产假工资;
若低于平均工资,则公司需要补足差额。而对于超过生育津贴支付期限、未达到生育津贴领取标准、或者企业未给员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员工是可以要求企业支付产假工资的。
重要提示: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