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有什么区别?及可变现净值
众乐多普法拥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为迷茫的你指引方向,接下来介绍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有什么区别?,让你不再为生活和工作中阅读和查找资料而烦恼。
可变现净值的公式是什么
可变现净值计算公式:产品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材料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需要判断:(1)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材料的成本)计量;
(2)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材料的成本与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可变现净值为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如何计算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估计税费-加工成本
1、直接销售+没有合同
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市场价值-估计销售费-估计税费
注意:存货持有目的是直接销售而不是加工某种产品,所以不包括加工成本
2、加工某种产品+没有合同
可变现净值=产品的市场价值-估计产品的销售费-估计产品的税费-加工成本
注意:一定以加工产品的价格确定原料可变现净值
3、直接销售+有合同+(合同数量≥持有数量)
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合同价格-估计销售费-估计税费
4、加工某种产品+有合同+(合同数量≥持有数量)
可变现净值=产品的合同价格-估计产品的销售费-估计产品的税费-加工成本
5、直接销售+有合同+(合同数量持有数量)
(1)合同数量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合同价格-估计销售费-估计税费
(2)超过合同数量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市场价格-估计销售费-估计税费
注意:合同数量部分存货成本与合同数量部分存货可变现净值比较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超过合同的部分成本与超过合同的部分比较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绝对不可以合并后比较
6、加工产品+有合同+(合同数量持有数量)
(1)合同数量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合同价格-估计销售费-估计税费-加工成本
(2)超过合同数量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市场价格-估计销售费-估计税费-加工成本
扩展资料
某公司2008年12月31日存货情况如下,甲产品1000件,账面反映为1000万元,其中有销售合同的500件,每件合同价1.2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尚需发生的各项费用合计为0.2万元,预计售价1万元每件;乙产品2000件,无销售合同,单位成本1000元,预计售价1200。
预计销售过程发生各项费用为每件50元;A材料一批,价值1000万,A材料是用于加工乙产品的材料,已知现A该批材料市价为950万。
B材料一批,B材料可用于加工甲产品也可独立于甲产品独自产生现金流,则可独立出售,已知先市场价该批材料为120万,预计发生的销售成本为10万,材料账面价为100万。请分析上述存货是否发生减值,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分析:
(1)甲产品由于预计售价减去预计销售费用为1-0.2=0.8万,即可变现净值为0.8万,而成本为1万元,所以应计提跌价准备,但由于其中500件有销售合同,且合同价减去销售费用后仍 高出成本,所以该500件无需计提跌价准备,最后甲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500×(1-0.8)=100万。
(2)乙产品可变现净值1200-50=1150成本1000,所以没减值。
(3)A材料虽然市价低于现账面成本,但由于其持有是为了加工生产乙产品,而此时乙产品并未发生减值,所以此时A材料也无需计提减值准备。
(4)B材料所生产的甲产品虽发生了减值,但由于B材料可以独立产生现金流,且可变现净值为120-10=110大于成本100,所以也不必对其计提减值准备。
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00 0000
参考资料来源: -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什么意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价值是一种交换产出价值,它与清算价值的不同在于它们得之于不同的市场条件。可变现净值是处于正常销售经营交通常有正常利润情况下的价格,而清算价格则是一种迫售价格,即按大大降低的价格出售给顾客,或通常按大大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给顾客。
可变现价值只适用于计价那些为销售而持有的资产,例如商品、特定特造口、投资以及企业经营上不再使用的机器设备等。此外,由于企业不可能将所有资产都按现行售价来计价,这就需要运用其他计价方法,而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计价所加出的资产总额,缺乏解释意义。
扩展资料
估计售价
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3、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3、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扩展资料:
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持有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例如,企业持有一批商品,无销售合同,市场价格100万元,进一步销售中会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8万元,则可变现净值为100-8=92(万元)。若账面成本为95万元,则计提3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2)持有用于出售的材料等,无销售合同。
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重点)。
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计提准备,应该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结合起来。当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况下,材料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当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即使材料的市场价格低于材料成本,也不用计提准备。
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4)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重点)
可变现净值=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如果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的数量的,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 -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
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照准则定义,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企业因持有存货的目的不同,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
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3、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可变现净值是什么意思,可以举个例子吗?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现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
例子:1.把木材加工成家具,木材的可变现净值=家具的售价-木材加工成家具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支出(人工费、水电费等等)-销售家具的税费等等
2.某固定资产可在使用5年,每年预计带来收入1000年.5年之后淘汰可有残值收入2000元.那么他的现值就是1000/(1+i)+1000/(1+i)的平方+.+1000/(1+i)的5次方+2000/(1+i)的五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