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个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及绵阳公积金最高额度多少钱一个月

我是谁的客人呢2024-12-10 12:22:21255阅读0评论

绵阳公积金最高额度多少钱一个月绵阳个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最近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是大家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接下来就聊聊绵阳公积金最高额度多少钱一个月绵阳个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公积金最高限额是多少

个人平时正常缴纳住房公积金,那么使用公积金贷款的额度最高就是50万元;如果同时使用配偶的住房公积金申请公积金贷款,且配偶的住房公积金也是正常缴纳的,那么最高额度就是70万元。

住房公积金最高限额是多少要视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如下:职工缴存公积金的上限按最高年工资基数的三倍乘以最高缴存比例12%计算。购买商品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需以下资料:

1、一年期内的首付款收据(携带原件,用A4纸复印一份);

2、一年期内的经产权部门登记备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一份;

3、申请人提取申请书;

4、申请人身份证,携带原件,用A4纸复印一份;

5、填写《住房公积金支取申请书》中的单位名称、职工姓名,提取金额先不填写,每页都需加盖单位公章。

配偶因该项原因同时提取住房公积金的,还需提供与购房人之间的配偶关系证明,结婚证或能证明上述关系的户口簿,携带原件,用A4纸复印一份。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对等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返还性。

住房公积金缴存的长期性。住房公积金制度一经建立,职工在职期间必须不间断地按规定缴存,除职工离退休或发生规定的其他情形外,不得中止和中断。体现了住房公积金的稳定性、统一性、规范性和强制性。

法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九条 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方面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和调整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管理措施,并监督实施;

(二)根据本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拟订住房公积金的具体缴存比例;

(三)确定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

(四)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

(五)审议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六)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3年绵阳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一览

2023年绵阳公积金缴存基数和比例一览 ,下文就随我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缴存比例

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低于5%,不高于12%

缴存基数

最高基数:18881元

最低基数:1650元

缴存额度

最高额度:4530元

最低额度:166元

住房公积金调整方式

(一)开通单位网上业务的单位在我中心网上营业厅办理缴存比例和基数调整手续。

(二)未开通单位网上业务的单位可在本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地服务窗口办理缴存比例和基数调整手续。

绵阳一般住房公积金计算方法

每月住房公积缴存额由职工本人缴纳和单位为职工缴纳二部分组成,其计算方法是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工资为基数和要求的缴存比例得出。

即:(1)职工本人租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绵阳个人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及绵阳公积金最高额度多少钱一个月

四川绵阳公积金最高申请额度调升至70万元

5月13日,四川省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促进绵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涉及到了公积金的使用政策调整。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具体调整涉及最高贷款额度、房屋套数认定方式、新购房屋可提可贷、支持职工合理住房需求等方面。

具体来看,在调整最高贷款额度方面,夫妻双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现行60万元调整至70万元。

在调整房屋套数认定方式方面,2023年12月31日前,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住房贷款记录作为住房公积金贷款房屋套数认定方式,无尚未结清住房商业贷款的,执行首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有一笔尚未结清住房商业贷款的,执行第二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在新购房屋可提可贷方面,2023年12月31日前,凡在绵阳市新购自住住房(期房、现房、再交易房)并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缴存职工,可提取该套住房未纳入贷款额度计算的缴存余额用于支付首付款后,再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在支持职工合理住房需求,进一步优化公积金贷款政策,支持缴存职工家庭购买改善性住房,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另外,绵阳市还将针对多孩家庭给予购房优惠政策。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自本措施执行之日起,在绵阳城区(含安州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按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财政补贴,单户财政补贴最高不超过2万元。

据悉,补贴资金由市区(园区)两级财政按财政体制分级负担,市级承担30%,区(园区)承担70%。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