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退税政策电话还有公司退税政策
众乐多普法拥有很多精彩的文章,为迷茫的你指引方向,接下来介绍公司退税政策公司退税政策电话,让你不再为生活和工作中阅读和查找资料而烦恼。
本文目录一览:
- 1、新办企业增量留抵退税政策
- 2、退税政策包括哪些
- 3、企业留抵退税政策
- 4、企业符合什么条件可以退税
- 5、公司退税政策是什么
新办企业增量留抵退税政策
法律分析:(一)留抵退税条件: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2、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3、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的;4、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的;5、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的。(二)增量留抵税额:一般企业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三)当期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量留抵税额×进项构成比例×60%,进项构成比例为已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含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解缴税款完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占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
法律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
二、本公告所称先进制造业纳税人,是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生产并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化学纤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上述销售额比重根据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确定;申请退税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的,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计算确定。
三、本公告所称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31日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
退税政策包括哪些
一、正面回答
可以享有退税政策的包括:
1、因税务机关的失误而多征或者不应征而征的税款,需要退还给纳税人;
2、在实行预缴或者预扣税款的情况下,最后在汇算清缴时有多余的部分需要退还给纳税人;
3、作为税收优惠政策的退税,比如为鼓励企业出口而实行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等。
二、分析
今年的留抵退税新政具体来说包括两大类。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即在2023年对所有行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按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符合条件的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三、关于退税额的计算
关于存量留抵税额和增量留抵税额。允许退还的留抵税额,是以留抵税额的余额为基础进行计算的,留抵税额包括增量留抵税额和存量留抵税额。关于进项构成比例的规定。为简化操作,减轻纳税人核算负担,此次留抵退税新政策不区分存量留抵退税和增量留抵退税,均设置统一的进项构成比例。同时,计算取数区间也与老政策相同,统一设置为2019年4月1日至申请退税前。
企业留抵退税政策
一、正面回答
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即在2023年对所有行业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按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六个行业符合条件的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二、分析
对于适用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留抵退税政策纳税人的确定,延续了此前先进制造业留抵退税政策从主适用原则,按照纳税人的主营业务来判断纳税人是否满足行业相关条件,而非以纳税人登记的行业确定。只要纳税人从事制造业等六个行业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合计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的比重超过50%,即符合制造业等六个行业的主体条件
三、相关法文
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4号,以下称2023年第14号公告)规定,抓紧办理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加快退税进度,积极落实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分别于2023年4月30日前、6月30日前集中退还的退税政策。
四、总结
为切实保障留抵退税政策落地落实,坚持规范统一和全覆盖的原则,留抵退税政策中采用了标准中的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两个指标来确定企业规模。
企业符合什么条件可以退税
一、正面回答
1、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2、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
3、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
4、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二、分析 退税是指因某种原因或特殊情况,税务机关将已征税款按规定的程序和手续退还给原纳税人的一项税收业务,主要包括:误收退税、政策性退税和其他退税。
办理退税的基本程序和规定为: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提出退税申请,税务机关审批后,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办理。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产品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三、出口退税是什么意思
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投资退税是国家为了鼓励外国投资者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用于在中国境内再投资而制定的一项优惠政策。
公司退税政策是什么
【法律分析】:纳税人申请年度汇算退税,应当提供其在中国境内开设的符合条件的银行账户。税务机关按规定审核后,按照国库管理有关规定,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上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第九条确定的接受年度汇算申报的税务机关所在地就地办理税款退库。纳税人未提供本人有效银行账户,或者提供的信息资料有误的,税务机关将通知纳税人更正,纳税人按要求更正后依法办理退税。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或者扣缴义务人为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后,按照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退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