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落户收紧以及深圳落户收紧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1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HELLO!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那一定是特别的缘分!下面跟随众乐多普法小编一起来欣赏北上广深落户收紧深圳落户收紧这篇优秀的资料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落户大城市到底有多难?北上广深落户政策对比
- 2、留学回国如何落户北上广深成
- 3、北上广深积分落户政策追踪:落户大城市到底有多难
- 4、中央部委定调!2023 年这些城市都要“零门槛落户”
- 5、取消附加限制 这些地方放开落户限制 如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6、深圳落户政策要收紧?人数减少?人社局:没有变化
落户大城市到底有多难?北上广深落户政策对比
近日,相继推出的关于流动人口落户的两大政策备受关注——《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国务院颁布的《居住证暂行条例》。有专家指出,这一系列政策显示,中央和地方政府正一起积极探索,致力于在严控大城市人口聚集与落实流动人口的“同城待遇”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在户籍管理政策日渐开放的大势之下,北京积分落户征求意见稿的推出,意味着全国户籍制度管理最严格的首都实现了政策“破冰”。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市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均已提出或实施各自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虽然这些指标各具导向、落户难度不一,但无疑都为怀揣“大城市梦”的人群渐进性地“开闸放水”。
北京、上海倾向“高端”,广州、深圳范围更广
在目前超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当中,主要包括加分和减分两个部分。在加分当中,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社保缴纳年限等成为基本内容,而不良信用记录、犯罪记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均成为减分项。各城市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明显反映出城市管理者的不同考量和导向。
——落户区域。北京、上海、广州均提出了对积分落户的区域导向。其中,北京出于人口向城市中心区以外疏解的压力,对申请人就业地和居住地进行了加减分区别对待;上海提出居住证持有人在该市重点发展的远郊区域工作并居住,每满1年积2分,满5年后开始计入总积分,最高分值20分;广州则提出“政策导向区域”加10分。
——经济推动力。其中,北京对产业转移和创业提出加减分设计,对违反落后产业转移导向的申请人也将进行减分,而对符合创业方向的申请人则给予加分。上海、广州、深圳则对投资带动当地就业提出了加分设计。另外,深圳更是对申请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设计了积分体系,其中三年内缴纳个税14.7万元以上可以获得100分,相当于博士研究生学历积分,体现较大灵活性。
——教育工作背景。北京提出仅对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背景的申请人进行加分,体现出对申请人较高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而广州、深圳两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受益范围更广,并非仅限于高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均明确了大学本科以下教育程度申请人的积分。在深圳,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具有高级技师资格的申请人,可以获得和博士研究生一样的100分加分。而广州市则明确表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广州积分入户政策还为环卫工、公交司机、医疗人员等一线人员开辟入户新通道。
——社会贡献附加值。如获得奖励和社会贡献等等。深圳对申请人献血、科学发明创造、义工、慈善等方面的表现设置了积分。而广州则为申请人毕业院校设计了积分。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表示,实行积分落户后,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更具弹性,也更有综合性。 (小标题)落户分数线由政府动态调整,排名与资格等信息有待进一步透明北上广深不同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反映出每个城市当前发展的不同特点和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常住人口分别达到2425万人、2151万人、1308万人和1077万人。
有专家表示,与北京、上海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同,广州和深圳自身发展空间和环境承载力好于京沪,同时广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都较强。因此广深指标体系面向受众范围更广,京沪更强调“高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北京的人口矛盾在全国最为严峻,新的积分落户体系是根据北京定位提出的。如首都不能发展低端产业,因此方案中,在低端产业就业减分;同时,为了实现人口疏解,对于人口流向也设置了加减分指标。
事实上,不管积分多少,最终是否能落户取决于政府提出的分数线,而实际上则是由政府控制的落户总数来决定的。各地每年积分落户指标总量均由政府动态掌握,积分分值政策和落户分数线并非长期固定。比如,上海和广州每年都会调整积分政策。北京的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市政府将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落户分数线,积分落户每年都需申请一次。
此外,记者发现,尽管多个城市表示将对积分排名和最终获得落户资格的个人进行公示,但是目前鲜有对积分分数线作出的说明以及获得落户资格个人积分数值的公开。
对此,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肖俊认为,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现行积分落户政策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发展难题。但尽管如此,政府对于积分落户具体实施和政策调整过程还应该更加透明,避免积分体系、指标数量、分数线的人为调整可能产生公众疑虑与权力寻租。
来源于新华网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2-1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买新房,就上搜狐焦点网
留学回国如何落户北上广深成
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对海归落户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海归硕士、国外登陆时间满360天、回国时间不超过两年。至于‘海归硕士’这项要求,并不是说拿到海外硕士学位证就可以,必须通过相关认证。”该负责人指出,很多留学生回国前没有办理学位认证,结果回国之后引起了许多麻烦。比如留学生回国证明信,如果在回国前办理,只需等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即可到手,但如果回国后再补办,不仅手续繁琐,而且等待时间更长。“虽说回国两年内可办理落户,但其实两年时间并不充裕,仅预约一项就得等上半年,再加上等待证明信等环节,时间拖得就更久了,所以还是要提前准备。”
困扰绝大多数留学生的“360天”到底该怎么算?这并不是一年学制的意思,而是指待在留学国的时间,而且必须在学制期间内。“有些学生留学时离开留学国去别的国家旅游,这个旅游时间是要扣除的,想满足360天这一条,对一年制留学生而言并不容易。”
北上广入户政策趋紧
目前北上广三大城市正不断收紧留学生落户政策,未来不排除要求有研究成果甚至是要求是博士学历的可能。“目前海归是本科学历的已经很难入户北京 ,至少要求硕士学历以上,而且必须在国外呆满360天,可以说是四大城市里要求最高的。”所以有北上广落户打算的海归硕士,最好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回国后如果条件成熟尽早办理,每年的指标价格差说明落户一年比一年难。”
北上广深积分落户政策追踪:落户大城市到底有多难
在目前超大城市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当中,主要包括加分和减分两个部分。在加分当中,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社保缴纳年限等成为基本内容,而不良信用记录、犯罪记录、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均成为减分项。各城市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明显反映出城市管理者的不同考量和导向。
——落户区域。北京、上海、广州均提出了对积分落户的区域导向。其中,北京出于人口向城市中心区以外疏解的压力,对申请人就业地和居住地进行了加减分区别对待;上海提出居住证持有人在该市重点发展的远郊区域工作并居住,每满1年积2分,满5年后开始计入总积分,最高分值20分;广州则提出“政策导向区域”加10分。
——经济推动力。其中,北京对产业转移和创业提出加减分设计,对违反落后产业转移导向的申请人也将进行减分,而对符合创业方向的申请人则给予加分。上海、广州、深圳则对投资带动当地就业提出了加分设计。另外,深圳更是对申请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设计了积分体系,其中三年内缴纳个税14.7万元以上可以获得100分,相当于博士研究生学历积分,体现较大灵活性。
——教育工作背景。北京提出仅对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背景的申请人进行加分,体现出对申请人较高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而广州、深圳两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受益范围更广,并非仅限于高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均明确了大学本科以下教育程度申请人的积分。在深圳,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具有高级技师资格的申请人,可以获得和博士研究生一样的100分加分。而广州市则明确表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广州积分入户政策还为环卫工、公交司机、医疗人员等一线人员开辟入户新通道。
——社会贡献附加值。如获得奖励和社会贡献等等。深圳对申请人献血、科学发明创造、义工、慈善等方面的表现设置了积分。而广州则为申请人毕业院校设计了积分。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表示,实行积分落户后,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更具弹性,也更有综合性。
落户分数线由政府动态调整,排名与资格等信息有待进一步透明
北上广深不同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反映出每个城市当前发展的不同特点和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常住人口分别达到2425万人、2151万人、1308万人和1077万人。
有专家表示,与北京、上海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同,广州和深圳自身发展空间和环境承载力好于京沪,同时广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都较强。因此广深指标体系面向受众范围更广,京沪更强调“高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北京的人口矛盾在全国最为严峻,新的积分落户体系是根据北京定位提出的。如首都不能发展低端产业,因此方案中,在低端产业就业减分;同时,为了实现人口疏解,对于人口流向也设置了加减分指标。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不管积分多少,最终是否能落户取决于政府提出的分数线,而实际上则是由政府控制的落户总数来决定的。各地每年积分落户指标总量均由政府动态掌握,积分分值政策和落户分数线并非长期固定。比如,上海和广州每年都会调整积分政策。北京的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市政府将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落户分数线,积分落户每年都需申请一次。
此外,记者发现,尽管多个城市表示将对积分排名和最终获得落户资格的个人进行公示,但是目前鲜有对积分分数线作出的说明以及获得落户资格个人积分数值的公开。
对此,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肖俊认为,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现行积分落户政策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特点和面临的发展难题。但尽管如此,政府对于积分落户具体实施和政策调整过程还应该更加透明,避免积分体系、指标数量、分数线的人为调整可能产生公众疑虑与权力寻租。
户籍政策有序放开与城市规划疏解需同时进行
在北上广深积分落户政策相继出台的同时,12月12日国务院出台的《居住证暂行条例》明确提出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等九项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办理出入境证件、机动车登记等七项便利。
专家提出,一方面,应利用积分落户政策积极落实对流动人口的“同城待遇”。胡刚说,例如,对于广州、深圳等城市积分体系应用范围较广的特点,对一些特殊的人群如年限长的熟练产业工人——有的已经在城市工作了几十年,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帮助他们落户的力度。
另一方面,积分落户需要居住证政策的配合,防止积分落户申请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公安部相关负责人2014年曾表示,居住证制度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就是为了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解决那些已经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虽然目前国内超大城市实现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完全同城待遇仍有难度,但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盖仍是各级政府的目标。
此外,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在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人口还将继续保持向超大城市集聚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调控与户籍政策的有序放开要同时推进,不能偏废。
“目前,一线大城市如果完全放开落户,资源与管理还难以承受。因此,优化区域经济规划与布局,减少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差,是解决‘大城市病’以及推动公民平等自由迁徙的根本解决之道。”胡刚说。
中央部委定调!2023 年这些城市都要“零门槛落户”
十四五开局之年,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加速。
01、零门槛落户,即将遍地开花。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3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城市落户政策要对租购房者同等对待,允许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
推动具备条件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内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累计互认。
这背后,有三大信号值得关注:
其一,绝大多数城市都必须“零门槛落户”,不再存在弹性空间。
除了北上广深、成渝宁杭武汉长沙等20多个重要城市之外,其他城市都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即将成为标配。
注意,这一次的关键词是“落实全面取消”。
在2023 年重点任务中,相关表述还是“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从“督促”到“落实”,意味着户籍制度改革全力加速,全国200多个地级市都必须取消落户限制了。
其二,文件提出“城市落户政策要对租购房者同等对待”。
这意味着房子在落户中的含金量不复存在。无论有房无房,只要有合法稳定居所,都能作为落户的凭借。
至于户口,完全可以放在街道公共户上。
房子,不再与落户捆绑,堪称巨大的跨越。但房子仍然与教育等利益相捆绑,学区房的长盛不衰,短期恐怕仍然无法逆转。
其三,都市圈、城市群内,社保缴纳年限、居住年限累计互认。
这无疑将提高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吸引力,这也是都市圈同城化的巨大跨越。
目前,苏州已经开始探索长三角地区社保居住年限互认,未来如果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均能参与其中,将会减少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障碍。
02、哪些城市必须“零门槛落户”?
根据文件,零门槛落户城市,限定为“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注意,这里的人口是以“城区人口”来界定的,而非全市常住人口。
城区,严格定义是“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
城区人口,不包括县域人口和农村人口,因此比常住人口要少很多。
一些常住人口破千万城市,诸如石家庄、哈尔滨乃至南阳、临沂等三四线城市,由于县域、农村人口过多,城区人口还不到500万,达不到超大、特大城市的标准。
根据中国城市规模评级体系:
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是超大城市,
500万-1000万之间的属于特大城市;
300万-500万的属于I型大城市;
100万-300万之间属于II型大城市;
低于100万的则属于中小城市。
换言之,II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都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统计年鉴,目前,我国有6个超大城市、10个特大城市、14个I型大城市,超过60个II型大城市,以及数百个中小城市。
北上广深津渝为超大城市,落户门槛相对较紧,津渝为一档,广深为一档,京沪为一档。
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济南、沈阳、青岛,为特大城市,可以放开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也可试行放开郊区落户。
苏州(城区)、哈尔滨、长春、大连、合肥、昆明、太原、长沙、南宁、乌鲁木齐、石家庄、厦门、宁波、福州,为I型大城市,可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离零门槛落户只有一步之遥。
贵阳、南昌、兰州、常州、温州、唐山、呼和浩特、洛阳、徐州、烟台、海口、襄阳等60个城市,位列II型大城市,属于“零门槛落户”之列。
至于常德、新乡、辽阳、黄石、衡水、阳江、永州等中小城市,早就在全面“零门槛落户”之列。
未来,在中国200多个地级市里,户籍制度将会“名存实亡”,落户全面放开,城市竞争迎来新阶段。
03、零门槛落户,会不会刺激房价?
对于限购城市来说,零门槛落户,相当于释放了足够多的房票,让无数人得以直通售楼处。取消落户限制的能量自然可以想象。
对于目前绝大多数的“零门槛落户”城市,影响相对有限。
这些城市要么限购门槛极低,要么根本就没有出台限购政策,即使零门槛落户,对于楼市的刺激效应也相对有限。
截至目前,我国只有几十个大城市出台了限购政策,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几乎没有做任何调控,这些城市试图通过落户来刺激楼市的可能性不大。
相反,超大特大城市,一旦寻求机会松绑落户,影响就不容忽视。
目前,以广州、南京、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正在探索“放开郊区落户”,还有一些城市,开始试行都市圈内社保、居住年限互认,其影响值得持续追踪。(参阅《放开郊区落户!超大特大城市,又开始抢人了》)
04、不是每个城市的户口,都有同样的含金量。
中国目前的抢人大战格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线城市争抢高端人才,二线城市争抢人口,三四线城市户籍早已失去含金量。
这背后的道理显而易见。当大多数城市都零门槛时,所有城市又会回到同一起跑线。
“零门槛落户”不再是抢人的利器,能不能抢到人,看的还是城市自身的基本面。
事实上,这两年,广东已经放开除广深之外的落户限制,山东也放开了除济青之外城市的落户限制,广西全区14市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海南基本取消全省落户限制,石家庄、南昌等省会也基本接近零门槛落户。
如果说放开落户,在户籍门槛森严的过去还有抢人之效。如今,多数城市户籍门槛形同虚设,通过“零门槛”来抢人的价值已经不大了。
但是,不放开落户,晚一年放开落户,都有可能在人口竞争中处于劣势。
取消附加限制 这些地方放开落户限制 如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城市户籍政策迎来新动向。近日,湖北省发改委发布的一则文件明确指出,取消除武汉市外全省其他地区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武汉市落户门槛,改进积分落户办法,实行省内户口迁移一地办结机制。
在放开放宽落户的进展中,湖北省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今年2月的一纸文件使得江西成为第一个正式宣布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的省级行政区。而且陕西、广州等多地均表现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走在放开放宽除省会城市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的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落户限制放开放宽的大背景下,今年5月份,深圳市的一则《征求意见稿》却显现落户政策拟收紧的信号。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难点?如何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落户政策“一紧一松”调整背后
人口增长PK实际的硬件约束
近日,湖北省发改委发布的《2023 年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显示,取消除武汉市外全省其他地区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武汉市落户门槛,实行省内户口迁移一地办结机制。
2月23日,江西成为第一个正式宣布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全面取消城市落户限制的省级行政区。早在2023 年4月,省会南昌已全面放开了城镇落户条件,实行“零门槛”落户。
此外,近年来,广东、贵州、四川、山东、陕西、河南、甘肃等多个省级行政区均在调整落户限制。目前,多个省份的省会城市均已实现全面放开落户,包含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福建福州、云南昆明等等。
4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2023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出,有序放开放宽城市落户限制,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
从常住人口来看,根据《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全国有6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分别是北上广深、重庆和天津;500万-1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有11个,如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沈阳、青岛等;300万-500万之间的I型大城市有13个,如大连、长沙、石家庄、合肥、昆明等。
“石家庄、济南、昆明等省会城市已经实行了开放落户。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有落户门槛的城市仅剩20余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4月份《2023 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公布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城市放开放宽落户的大背景下,深圳市拟收紧落户限制的消息引起热议。
5月26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其中,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 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不符合上述核准条件的其他人才,统一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在专项指标计划内通过积分方式择优审批引进。
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并增加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原则上只享受一次不受时间限制优先解决配偶随迁问题的条件;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并增加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的要求。
业内表示,征求意见稿中的举动体现出深圳拟收紧落户政策。谈及背后的原因时,陆铭表示,深圳今天出现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应不足、存在短板等问题的结果,对接下来的人口增长产生制约,尤其是学校。
“学校这个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因为学校距离居住地点不能太远。”陆铭表示,不仅是深圳,中国一些大城市,由于没有重视人口增长的客观趋势,在新建居住点的时候,没有给教育用地留下充分空间。
陆铭强调,深圳当前的现象,“我更愿意把它解读为在实际的硬件约束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措施。”
陆铭指出,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深圳应该加大教育等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突破传统思维的约束,释放深圳增长的空间。
他举例表示,目前深圳仍然有接近一半的用地留作生态用地,但深圳作为一个面积只有2000平方公里,人口却达到2000万的城市,没有必要保留这么多的生态用地;另外,深圳在某些方面需跟东莞、惠州形成都市圈发展,进而解决深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中国户籍研究领域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评价各大城市的所谓落户政策收紧或放松指出,“各地城市自己以前制定的与国家户籍改革政策不一致的限制规定,一直就是我们户籍改革所要突破的东西。”他还表示,“放开是针对从前过于严格的审批而言的,不是针对户籍而说的,中国的户籍登记管理,不会有什么放开,户口迁移的办理,手续上还是会严密的,也不会是所谓‘放开’。”
如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专家:“要祛除行政审批可能导致的特权”“增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展还是在有序地推进,甚至比之前大家的预期要来得快。”陆铭表示,大城市尤其是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和超大城市,应该看清楚户籍制度改革的长期趋势,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王太元认为,“目前不少人想要的不是合法的居住生活,而是要求享有城市给户籍人口的各种特定待遇,不管把这要求叫做市民待遇还是国民待遇,这就不是‘户口迁移政策’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超出迁徙自由的范围了。也就是说,全面实现居住证制度之后,法律制度意义上的迁徙自由,其实已经实现了;而给迁徙加入各种各样的经济待遇,就不是迁徙自由而是国民待遇的问题了。”
对于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他认为,“积分落户是实现部分人与特大城市之间的双向选择而达成迁徙,居住证是实现其他人与大中城市之间的双向选择而达成迁徙。”
他进一步指出,我们三十几年来想改掉的,不是户籍与经济利益的挂钩,住在不同的城市,其发展机遇、收入水平、消费水准等等事实上是不同的,是密切相关而不可能“脱钩”的;我们要“脱钩”的,是通过行政审批落户从而马上享有的特定经济利益,也就是人们目前还想尽量争取搭的“社会主义包福利”的末班车。
王太元还告诉记者,“国家已经明确,户籍制度将‘逐步实现以居住地落户’,也就是说,你在某地居住多长时间之后依照制度自动确定为常住户籍,不再进行户籍迁移审批。”
深圳落户政策要收紧?人数减少?人社局:没有变化
近日网上传出,深圳2023 年的落户政策将出现变动。网传内容共10条,包括“全日制大专取消核准入户,要按积分入户,全日制大专积分60”“全年入户指标仅有17万,积分入户指标2万多”等。
对此,记者于23日下午致电深圳人社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深圳的入户政策还没有变化,网传内容可能是误传。
她还称,深圳的积分落户政策处在暂停状态,“这个政策是要涉及到调整,但政策调整并不在人社局,而是全市的一个人口政策。可能下一步会涉及到调整,不过目前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
在深圳市人社局官网看到,近日不时有网友咨询“2023 年在职人才审批类别积分入户通道窗口会否重开”等相关问题。深圳市人社局在3月22日的回复中称,根据《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 -2025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精神,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审批类积分入户方式,目前该局正会同深圳市有关部门修订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我市人才引进审批类积分入户业务,待政策调整完善后开办,具体开办时间另行通知,请您留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的通知公告。”上述回复中说。
前述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深圳核准类人才引进仍在正常办理。根据201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在满足社保等条件后,“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专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等,可以申请取得深圳户籍。
根据近几年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该市2016年-2019年常住户籍人口分别为384.52万人、434.72万人、454.70万人、494.78万人,三年间户籍人口增长了100万人。2023 年,深圳计划新增户籍人口50万人,其中审批类迁户指标控制在16.5万人以内。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的外来人口占比较大。截至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43.88万人,常住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