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以及工伤十级鉴定标准

我是谁的客人呢2025-02-14 12:42:11491阅读1评论

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众乐多普法小编有幸给你分享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十级鉴定标准,快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吧!

本文目录一览: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2023

【法律分析】: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的规定

1、一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1)极重度智能损伤;

2)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3)颈4以上截瘫,肌力≤2级;

4)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5)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 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

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

9)双下肢及一上肢严重瘢痕畸形,活动功能丧失;10)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

11)肺功能重度损伤和呼吸困难Ⅳ级,需终生依赖机械通气;

12)双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术;

13)小肠切除≥90%;

14)肝切除后原位肝移植;

15)胆道损伤原位肝移植;

16)全胰切除;

17)双侧肾切除或孤肾切除术后,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18)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 <53 kPa(40 mmHg)〕;

19)其他职业性肺部疾患,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53 kPa(40 mmHg)〕;

20)放射性肺炎后,两叶以上肺纤维化伴重度低氧血症〔PO2<53 kPa(40 mmHg)〕;

21)职业性肺癌伴肺功能重度损伤;

22)职业性肝血管肉瘤,重度肝功能损害;

23)肝硬化伴食道静脉破裂出血,肝功能重度损害;

24)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内生肌酐清除率持续<10 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707μmol/L(8 mg/dL)。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以及工伤十级鉴定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鉴定伤残等级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医疗依赖;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生活自理障碍;其他。

【法律依据】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4.1.1综合判定

依据工伤致残者于评定伤残等级技术鉴定时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与日常生活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伤残引起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伤残程度进行综合判定分级。

附录A为各门类工伤、职业病致残分级判定基准。

附录B为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是不是就是伤残等级鉴定?

一、伤残等级鉴定与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性质不同。

劳动能力鉴定是经过工伤认定后才能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工伤鉴定;伤残等级鉴定是指人身损害赔偿进行的司法鉴定,即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二、伤残等级鉴定与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与适用标准不同。

劳动能力鉴定,是在工伤认定的前置条件下由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适用标准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伤残等级鉴定是发生人身损害后的赔偿中,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向司法鉴定机构申请或人民法院指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适用标标是《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标准。

三、虽然两者的鉴定程序与鉴定机构不同,但从两个标准对残疾级别的对应上是基本接近的。在现实生活,如果是不同的伤害性质适用不同的鉴定程序与标准,不会产生交叉影响。但往往是工伤职工受到的是产业伤害,由于客观条件因素限制而不能为认定为工伤,在不能进行工伤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情况下,而不得以才申请人体损伤致残程度(伤残等级鉴)鉴定,这是不得以而采取的换位弥补办法,虽然两者有所差异(但基本接近),也只能适用这种方式。因为认定不上工伤则无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四、根据两个鉴定结论进行赔偿的适用法律与计算赔偿金的方式不一样,须进行利益均衡。

司法鉴定,一般是故意伤害案中确定伤害程度或者确认证据的真实性的鉴定,是为了解决案件中的有关特殊或技术问题而进行的,往往标明伤害的因素对于伤残结果的形成分别所占的比例,即在赔偿中采取按比例赔偿,由于个人因素造成的影响也计算在内,适用“过错赔偿”原则,也就是受伤害者本人一般也存在相应的过错,也应承担相应损失比例或减少赔偿义务人的相应赔偿比例。

而劳动能力鉴定是对工伤以及工伤致残的等级,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工伤赔偿属于“无过错赔偿”原则,即职工不承担在事故中因个人因素造成的责任。

五、职工受工伤后走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的司法鉴定程序,是在不得以(不能认定工伤)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受到产业伤害职工能够有据赔偿的一种利益调整措施,只要用人单位本着公平实用的原则,有效进行利益均衡,在计算方式上尽量取向有利于受伤害职工的计算方式,也是止息劳动纠纷的有效办法。劳资双方都应本着客观实际心态来处理与对待这样的特殊状态,公平合理的协商处理相应的赔偿事宜,否则无法解决定样的纠纷。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