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分类办法2017及放射源分类办法
知识就是力量的今天,众乐多普法小编有幸给你分享放射源分类办法放射源分类办法2017,快和小编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吧!
放射性物品的等级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放射性物质按照危险性等级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一级放射性物质危险性最小,三级放射性物质危险性最大。
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可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Ⅰ类放射源为极危险源。在没有任何防护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小时就可能致人死亡。
危险品分八个等级 1-4类危险品一般不接货 第4类危险品属自燃物品,一般夏天不接,冬天可以接。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4×10Bq/kg的物品。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危险品等级分类根据所具有的不同危险性危险物品分为九类,其中有些类别又分为若干项。
国家对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共分为几类
1、法律分析: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
2、问题一:射线装置如何分类 15分 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按照使用用途分医用射线装置和非医用射线装置。
3、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4、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可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Ⅰ类放射源为极危险源。在没有任何防护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小时就可能致人死亡。
5、根据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I类对人危害大。
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什么管理
1、第四条 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分类管理。
2、法律分析: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3、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4、对放射源还应当根据其潜在危害的大小,建立相应的多重防护和安全措施,并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保其处于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5、对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还反映在国家对这类作业实施特殊的许可制度上。
6、一个辐射工作单位生产、销售、使用多类放射源、射线装置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只需要申请一个许可证。
放射性物品的级数越高越危险还是越安全
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在没有任何防护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就可以导致人死亡。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在没有任何防护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根据放射性物品的特性和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放射性物品。一类放射性物品,是指I类放射源、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乏燃料等释放到环境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重大辐射影响的放射性物品。
这里主要是指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放射性物品,各类有放射性的物质。腐蚀品,包括浓硫酸浓硝酸等物质。杂类,包含磁性物品。因此在化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仔细和谨慎的运用,以保护人员安全。
类:毒性物质类(1类)和感染性物品 毒性物质类一般的定义为凡是以小剂量进入机体,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能够导致健康受损的物质。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有毒物质是相对的,剂量决定着一种成分是否有毒。
放射源分类有哪些类型?
1、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在没有任何防护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小时就可能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
2、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
3、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规定,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可将放射源分为Ⅰ、Ⅱ、Ⅲ、Ⅳ、Ⅴ类。Ⅰ类放射源为极危险源。在没有任何防护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小时就可能致人死亡。
4、放射源按所释放射线的类型可分为α 放射源、β放射源、γ放射源和中子源等。 放射线分为γ射线、X射线、α射线。手机,电视,冰箱,电开水壶,微波炉等以及装修用的瓷砖等都有。